暨南大学招标采购中心副主任任跃
“2024 年,学校顺利完成采购项目合同 860 个,采购总金额高达 59716.66 万元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全年未出现有效质疑投诉情况,近 3 年内也未曾被‘信用中国’列入失信名单。”在20届政府采购集采大会高校·医院采购座谈会上,暨南大学招标采购中心副主任任跃,以这样一组亮眼的数据开启了关于该校采购工作成效的介绍。
在此次座谈会上,任跃全面且深入地介绍了暨南大学在加强采购内控建设、提升采购管理水平、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,具体包含六个关键方面。 一是党建引领,筑牢采购安全防线。通过支部建设与业务建设双融合双促进,加强党建对采购工作的引领,加强党风廉政建设,深植廉政思想,筑牢学校采购安全防线。
二是管采分离,各部门既分工又协同融合。构建“采”“管”分离的内控机制,明确各归口管理部门责任,实行分级管理,实现采购工作的分工协作与相互监督。
三是完善制度,工作流程顺畅、权责清晰。建立“1+N”采购制度体系,以《暨南大学采购管理办法》为总纲,配套若干实施细则,逐步形成完善的采购制度体系,推动采购前后端制度的完善和衔接,规范采购流程,明确权责。
四是科技赋能,采购工作高效又规范。大力推进采购业务信息化建设,依托学校网上办事大厅、OA系统建设招标采购签批小程序、招标采购管理系统,上线“政府采购预算及采购计划上报系统”“采购意向公开”“政府集中采购申请”“采购项目全生命周期查询”等程序,实现采购业务的在线申请、办理、审批及结果反馈。同时,引进喀斯玛、锐竞、京东中采云等采购平台,规范学校统一采购限额以下的小额零星货物、服务采购,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落地实施,提升系统运行效能。
五是加强信息公开,采购工作阳光透明、监督有力。按照法律法规在指定媒体上及时、完整、准确地公开采购项目公告、采购文件、采购项目预算金额、采购结果等信息,确保采购活动全流程公开透明,全过程留痕可溯。
六是需求管理,下好采购内控“先手棋”。要求各单位牢固树立“无计划不新增、无计划不采购、无计划不支付”的意识,提前做好下年度政府采购预算的统筹安排,着力推动学校对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制度进行机制性改革,从原先的“先立项(预算)后论证”改为“先论证再立项”,从原来的只论证单价2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扩展到对重大专项经费购置的批量设备(无论单价金额大小)进行集中统一论证。同时,对重大项目实行需求调查和需求审查,确保采购需求的科学性、合理性和合规性。
任跃表示,暨南大学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,强化内控建设,不断提升采购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,为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提供有力支撑,为高校政府采购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。